《工期索赔》——工期索赔经典图书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AI智能摘要
《工期索赔(中英文对照)》由国际工程索赔权威罗杰·吉布森编著,译者崔军。该书系统构建工期延长索赔的理论框架,涵盖关键路径法、时间影响分析法等量化评估工具,基于FIDIC、JCT、NEC等合同条款解析索赔流程与责任划分原则,并辅以国际工程案例及索赔模板。本书被广泛用作高校教材与企业培训手册,推动工期争议解决标准化。读者评价其方法论权威且实用,但案例多基于英国合同体系,与中国本土实践存在差异。建议具备专业基础的从业者阅读原版或搭配本土案例学习,以提升国际工程工期风险管理能力。
— 此摘要由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,仅供参考。

记得第一次见到崔军老师的时候,应该是2016年,还是在中关村的一个办公室,颇受鼓舞,特别是对于计划与控制领域的期望和看法。会面后,当即就买了和他相关的几本书。其中《工期索赔》最先阅读和学习的。2026年项目控制联盟也会加大EOT方面的索赔和支持,敬请关注。

一、作者背景与专业权威性

罗杰·吉布森(Roger Gibson) 是国际工程索赔领域的权威专家,拥有超过40年的建设与工程行业计划与编程经验。他曾长期担任国际工程项目的咨询顾问,并在工期争议解决中多次被任命为独立专家证人 。其著作被广泛采纳为行业参考标准,涵盖施工延误分析、工期索赔量化评估及争议解决等核心议题 。译者崔军 为国内工程法律领域的资深译者,曾翻译多部国际工程合同与索赔类著作(如Reg Thomas的《施工合同索赔》),熟悉中英工程法律术语差异,但读者反馈其翻译风格存在争议(详见读者反馈部分) 。

二、核心内容与体系架构

《工期索赔(中英文对照)》系统构建了工期延长索赔的理论与实践框架,核心内容涵盖以下模块:索赔量化评估方法

  • 关键线路法(CPM) :分析延误事件对项目关键路径的影响 。
  • 时间影响分析法(TIA) :动态模拟延误事件对工期的实际冲击 。
  • 实际进度与计划对比法:通过基线计划与实际进度偏差量化责任 。

合同与法律依据基于FIDIC、JCT、NEC等国际主流合同条款,解析工期延长的合同条件与索赔流程 。结合英国判例法与仲裁实践,探讨多事件干扰下的责任划分原则 。案例与实操工具提供英国及国际工程项目的延误分析案例(如机场、基建项目),辅以图表说明工期索赔的计算逻辑 。包含索赔报告模板、争议证据链构建方法等工具性内容 。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排版,便于读者对照原文理解术语与逻辑,但英文内容占比较大,适合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读者 。图书目录第 1 部分 绪论

  • 本书的目的
  • 工期延长
  • 拖延索赔
  • SCL 准则

第 2 部分 进度计划和保存记录

  • 计划的背景和历史
  • 计划的编制和规划
  • 进度计划的重要性
  • 进度计划的递交、评估和接受
  • 进度计划的更新和修正
  • 记录进度和其他记录的保存

第 3 部分 合同和判例法

  • 概述
  • JCT 和 NEC 合同
  • 1993 年之前的判例法
  • 1993~1999 年期间的判例法
  • 2000~2003 年期间的判例法
  • 2004~2005 年期间的判例法

第 4 部分 棘手的问题

  • 时差的归属和使用
  • 共同延误
  • 减轻措施和赶工
  • 任意工期
  • 第 5 部分 工期延长
  • EOT 评估技术
  • 预期分析法及其示例
  • 追溯分析法及其示例

第 6 部分 拖延费用(与时间有关的费用)索赔

  • 合同规定
  • 拖延费用索赔

示例

  • 附录
  • 附录 1 定义和术语
  • 附录 2 进度计划的层级结构
  • 附录 3 “视窗分析技术” 标准规范
  • 附录 4 “时间影响分析法” 示例
  • 附录 5 “视窗分析法” 示例

三、行业价值与实践意义

填补理论实践鸿沟将工期索赔从法律条文转向可量化的技术分析,为工程师、项目经理提供科学工具,避免依赖主观判断 。解决多事件干扰、共同延误等复杂场景的责任分配难题,提升索赔成功率 。推动行业标准统一书中方法论被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(FIDIC)引用,成为工期争议解决的通用框架 。在中国工程法律领域引入了关键路径法等西方成熟技术,促进国内索赔实践与国际接轨 。教育与培训价值被多所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选为参考教材,用于教学索赔量化技术 。企业常以此书为培训手册,提升项目团队的工期风险管控能力 。

四、读者反馈与争议点

1. 积极评价

  • 内容权威性:读者认可书中方法论的系统性与实操性,称“老外的经验值得借鉴,尤其对国际工程从业者极具参考价值” 。
  • 装帧设计:中英文对照的排版获赞“装帧精美,便于查阅” 。

2. 争议与不足案例适用性:案例均基于英国JCT/NEC合同,与中国FIDIC应用环境存在差异,本土化不足 。一名工程总监反馈:“案例离中国公司较远,需结合国内合同条件调整” 。客观来说这本书就不是为国内工程写的。所以以上反应也是正常。

五、综合推荐意见

1. 适合读者群

  • 核心群体:国际工程项目经理、工程法律师、索赔顾问、高校工程管理研究者。
  • 拓展群体:从事海外工程承包的企业管理者、工期争议仲裁员。

2. 阅读建议

  • 优先英文原版:若英语能力允许,建议阅读原版《Construction Delays》(Taylor & Francis, 2008),避免翻译误差 。
  • 搭配本土化案例:可结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工程纠纷司法解释及FIDIC本地化案例集使用 。

3. 版本选择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中英对照版(ISBN:9787111345866)性价比高。电子版适合检索特定方法(如TIA),纸质版更利于体系化学习 。

结语

罗杰·吉布森的《工期索赔》以其严谨的技术框架与丰富的国际案例,成为工程索赔领域的奠基之作。尽管中文译本存在语言与案例的本土化缺陷,其方法论价值仍远超不足。对于致力于提升工期风险管控能力、参与国际工程竞争的从业者而言,本书仍是不可绕过的核心参考文献。建议读者以批判性思维汲取其精华,并辅以本土实践验证,方能最大化其效用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其他实践应用

什么是 JCT 合同?如何管理他?

2025-10-21 15:57:48

实践应用

行业实践 | 风险清单只是项目风险和机会管理的第一步!

2024-9-25 16:34:15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