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(GAO)美国政府问责局(简称GAO)发布的《GAO Schedule Assessment Guide –Best Practices for project schedules》中介绍了十条最佳实践,对于我们广大从业者或研究者来说是一些不错的指导和借鉴,本文简要介绍核心内容。

十条最佳实践
①安排了WBS或SOW中所有的工作
②确认逻辑关系正确、完整
③作业加载资源
④合理地估算作业的工期
⑤进度计划必须可以纵向与横向可跟踪
⑥关键路径必须准确(有限制日期时,使用最长路径)
⑦检查总浮时TF并确认是否合理
⑧是否进行了进度风险分析(Schedule Risk Analysis,SRA)
⑨进度必须保持动态进展跟踪且使用正确的更新方法
⑩进度应该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基线并与当前计划对比分析
①安排了WBS或SOW中所有的工作
◇ 安排了WBS或SOW中所有的工作
◇ WBS是否都包含在进度计划中
◇ WBS不能只是以里程碑方式呈现
②确认逻辑关系正确、完整
◇ 确认作业间逻辑关系正确、完整
◇ 尽量避免开口完成(无后续)或开口开始(无紧前)作业
◇ 不恰当地使用延时Lag来增加缓冲时间,使用作业来替代延时
◇ 建议不要使用负延时(前置-Lead)
◇ 不恰当地使用限制条件来指定作业的日期,而这可能与紧前作业计算传递过来的日期不一致
◇ 建议尽量多使用FS,SS与FF也可以,但尽量不要使用SF
◇ 不在在汇总任务或配置作业(LOE)中加载逻辑关系
③作业加载资源
◇ 作业要加载资源
◇ 可以基于资源组、专业、班组或角色来加载,一般无需具体到个人
◇ 资源需要与进度计划匹配、平衡,以避免出现超负荷情况
◇ 资源可以计费,进度计划则可以计算出预算
④合理地估算作业的工期
◇ 基于给定的资源与工作量来合理地估算作业的工期
◇ 一般来讲,详细进度计划中近期作业(3个月,或6个月预测计划)的工期不要长于2个更新审阅周期(例如:每周更新一次,则作业的最长工期不要超过2周)
◇ 但,对于更远未来的作业,由于其包含在规划工作包(Planning Packages),工期可以更长。这一般可以采用“滚动计划”的方式来实现近细远粗,3个月滚动一次。作业的工期应该由工作量、可用资源、生产效率、工作环境来决定◇ 采用合适的工期估计模型与方式
⑤进度计划必须可以纵向与横向可跟踪
◇ 纵向可跟踪
(1)找到汇总计划或高层级计划(一级或二级计划)中一些重要日期与详细进度计划中是否一致
(2)各层级之间的关联性
◇ 横向可跟踪
(1)逻辑关系的连续性
(2)相互影响
⑥关键路径必须准确(限制日期时,使用最长路径)
◇ 从项目结束点开始检查出哪些任务驱控项目的日期
◇ 检查完成日期是由紧前作业计算得来,还是由限制条件加载得来
◇ 关键路径中间是否有断开,即关键路径的逻辑关系不连续,可以使用了最早限制条件
◇ 也可以使用最长路径来作为项目的关键路径,尤其是存在限制条件时
⑦检查总浮时TF并确认是否合理
◇ 检查总浮时TF并确认是否合理
◇ 按大到小排序作业总浮时,是不合理地反映了现状
◇ 总浮时反映作业的逻辑关系状况,不完整的逻辑关系往往会出现不正常的浮时量
◇ 修复开口作业
◇ 确认哪些浮时是正确的,哪些是由于不完成逻辑造成的
◇ 浮时有可以会在合同文件中明确所属方
⑧是否进行了进度风险分析(Schedule Risk Analysis,SRA)
◇ 是否进行了进度风险分析,考虑风险缓解、应急储备(预算或时间)
◇ 查看进度风险分析报告
◇ 进度计划中作业是基于考虑了风险的,还是没有
◇ 可以进度完整的或部分的进度计划的风险分析(包括不确定性与风险事件)
⑨进度必须保持动态进展跟踪且使用正确的更新方法
◇ 项目是否进行了正确的更新
◇ 未来作业是否分配了未来的实际日期
◇ 一些应该在过去实际开始或完成的,但却没有实际日期
◇ 作业部分完成时,更新尚需工期时是否遵照了数据日期(报告截止日期)
◇ 是否定义了可信的进展测量方式及完成%
⑩进度应该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基线并与当前计划对比分析
◇ 进度计划是否建立了基线
◇ 如果建立了基线,就可以进行实际进展与计划进展对比分析,以计算差值
◇ 赢得值技术可以应用于评价及尚需完成的预计
以上内容翻译自《GAO Schedule Assessment Guide –Best Practices for project schedules*》*
具体内容参照http://www.gao.gov/
以上内容同时被收录在《国际工程计划管理软件百问百答》(天津出版社)
第8条进度风险分析确实容易被忽视,很多项目都只关注眼前进度而忽略了潜在风险。
WBS安排这一条很基础但也很重要,见过太多项目因为WBS不完整导致后期各种问题。
关键路径分析这块讲得很专业,但实际操作中很多项目经理都把握不准。
基线都没定的别哭,我们连WBS都是边做边改
第⑤条横向跟踪太难了,跨部门沟通像打太极。
「资源平衡」这点深有体会,经常超负荷运转,领导还说我们效率低😅
第4条工期估算模型,水电项目用三点估算法准吗?求大佬指点
基线都没定的项目就是裸奔,看完瑟瑟发抖。
第⑩条基线对比分析才是王道,我们甲方就靠这个卡进度
「动态更新」说起来简单,实际数据总滞后,钉钉都救不了
第⑦条浮时分析救过命,逻辑不完整直接浮时爆炸
体检清单太贴切了,下次汇报直接抄作业
一半都做不到?我们连WBS都是边做边改,太真实了
动态跟踪这条太真实了,我们项目组就经常忘记更新尚需工期数据😅
资源平衡这点很有感触,经常遇到资源超负荷运转的情况。
浮时分析这块内容很实用,之前都没注意过逻辑关系不完整会导致浮时异常。
纵向横向可跟踪这个要求很高啊,能做到的项目组都是大神级别的。
基线对比分析这个做法很规范,但现实中很多项目连基线都没有...
工期估算模型的选择确实很重要,不同项目要用不同的方法。
逻辑关系确认这部分写得特别详细,收藏了慢慢研究!
逻辑关系这块细节拉满,值得打印贴工位。
第8条说到点子上了,风险分析经常被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。
我们项目连基线都还没定,看完觉得自己在裸奔😂
关键路径不准,整个计划就是空中楼阁,深有体会。
「是否进行了进度风险分析」这条太容易被忽略了,赞一个!
赞同第8条,风险分析不是可选项,是必选项!
动态更新这块真的难坚持,时间一紧就顾不上了。
资源加载不光要看量,还得看技能匹配度,这点没提但很重要。
WBS要是没做扎实,后面全乱套,血的教训啊。
WBS没做好等于地基塌了,后面全是白搭。
最长路径法在带限制条件时确实更靠谱,学到了👍
工期估算模型得结合历史数据才准,纯靠拍脑袋不行。
横向可跟踪听着简单,实际跨部门协作时简直噩梦。
第8条进度风险分析太关键了,我们项目就是因为没做SRA,最后延期三个月😭
收藏了,这十条简直是项目管理的体检清单。
「动态进展跟踪」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太难,数据更新总是滞后。
基线都没定的来举个手🙋♂️,感觉每天都在救火。
最长路径法真的被低估了,尤其是在政府项目里特别实用。
资源加载那块,能不能再展开讲讲资源平滑和资源均衡的区别?